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市救助站”)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以“三个一”举措为抓手,各部门协同发力,将防控工作融入日常、落到实处,全方位织密防控网络,切实守护受助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构建一套立体宣教体系,让防控知识入脑入心
宣传教育是筑牢防控思想防线的关键。市救助站通过高频次、多渠道宣传,让防控知识渗透到每个角落。第一时间在站内各工作群、公告栏同步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温馨提示及科普视频,便于全员第一时间掌握防控要点,提升防控意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站内受助人员、护工、社工,保安、工作人员开展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专题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控要点及自我防护措施。邀请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到站举办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知识专题培训。督促干部职工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加强户外活动防蚊提醒,倡导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让每个人都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救助站力求通过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教育与专业培训,让防控知识深入人心。
健全一套监测保障机制,为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健康监测与保障是防控工作的核心环节。市救助站各科室各司其职,协同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健康守护网络。把好“入口关”,加强入站人员的体温检测与健康筛查,细致询问并记录旅居史,重点关注有疫区旅居史人员,有效降低输入性风险。组织医务人员为站内受助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将体检工作纳入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通过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受助人员健康状况,从源头防范疾病风险。提前储备充足的药品和口罩、消毒剂等防护物资。为受助人员提供防暑凉茶,增强身体抵抗力。制定应急措施,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病例症状,立即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并迅速转诊至定点医院,确保早发现、早处置,守牢健康底线。
完善一套消杀应急流程,从源头切断传播链条
环境消杀与应急处置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市救助站全方位做好环境清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全站统一行动,对所属区域开展安全环境大检查,聚焦蚊虫孳生的“重灾区”,分区域、分步骤推进整治,合力对站内生活区、大门岗、屋顶天台等易积水区域进行全面清理。紧急采购蚊虫消杀工具及药品,为消杀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开展防蚊灭蚊、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工作,从细节处降低传播风险。组织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项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处置流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明确将蚊虫防治纳入日常环境管理范畴,由后勤部门定期巡查、及时处置,确保“整治一次、巩固一片”。市救助站通过“源头清理+集中消杀+日常管理”的组合措施,有效降低蚊虫密度,提升应对能力,为站内人员筑牢“健康防线”。
下一步,市救助站将继续以 “三个一” 举措为抓手,持续深化防控工作,动态调整措施,确保各项防控举措落地见效,全力守护站内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