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天河区水荫路113号,是为纪念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阵亡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士而建的纪念陵园,包括凯旋门、先烈纪念碑、题名碑、抗日亭、将军墓、将士墓、战士墓、先烈纪念馆和展览馆等。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的领导下奋起抗击。日寇对我军阵地及当地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面对兵力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日寇,十九路军不畏牺牲,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多次战役,英勇抗击长达33天,日军被迫先后3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和前来支援的第五军伤亡1.5万余人,为保家卫国付出了巨大牺牲。淞沪抗战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开创了中国军队局部抗战的新历程,激发了全国军民共同御敌的顽强斗志。后来上海、南京、苏州、广东等地均举行了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因十九路军组建于1930年,起源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粤军第一师,绝大多数军官和士兵都是广东子弟,为纪念十九路军将士的英勇卫国抗敌之举,1933年主要由华侨捐资在广州修建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让烈士们魂归故里安息在家乡的土地上。1991年以来,广州市对坟园进行了三期整治修复,并将名称改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陵园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成为社会各界缅怀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